阿里和菜鳥接盤百世,意在布局東南亞電商物流
來源/36氪
撰文/彭倩
繼國內業務2年前賣給極兔后,百世海外業務也轉給了阿里和菜鳥。
百世集團今日在其官方發布公告稱,宣布收到公司創始人、董事長、CEO周韶寧已于11月3日提交初步不具約束力的建議書。
百世CEO周韶寧、公司首席戰略及投資官George Chow、Denlux Logistics Technology Invest Inc.、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BJ Russell Holdings Limited及菜鳥智能物流投資有限公司將組成買方團,擬收購尚未由買方集團實益擁有的流通在外的股份。此次私有化的價格為百世集團每股0.144美元,或每ADSs為2.88美元。
私有化方案于今日發布后,百世集團股價盤前漲超10%。
從百世集團的股權和投票權來看,買方團成員共同擁有公司約49%的已發行和流通在外的全面稀釋股份以及約94%的公司全面稀釋投票權,其中阿里集團和菜鳥將共計私有化百世55%的股份。
百世集團今日收盤價為2.66美元,市值為5268萬美元,照此計算,此次阿里和菜鳥私有化價格為7707萬美元。
百世集團成立于年2007年,2017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融資總額4.5億美元,是中國和東南亞的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和物流服務提供商,集快運、供應鏈管理、國際物流等業務板塊于一體。
在規模上,百世快遞曾與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等齊名,是“通達系”之外快遞的又一極。
由于競爭一直十分激烈,國內快遞行業“價格戰”從未停歇,“通達系”有阿里輸血、順豐憑借高端商務件賺錢能力良好,而沒有資本支持、虧損不止的百世快遞最終抵不過賣身的命運。一直到2021年,百世快遞在7年時間內,虧損149億元。
2021年,百世集團將國內快遞業務以68億元的價格賣給近年來在國內高速發展的印尼快遞公司極兔(J&T)。國內快遞業務占據了百世集團的絕大多數份額,此次收購案后,百世快遞集團只剩下供應鏈和國際物流業務。
近2年來,百世集團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國際物流上,并從B2C轉型B2B。
自2019年起,百世集團開始布局東南亞業務,如今已完成了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柬埔寨5個東南亞國家的快遞網絡布局,并逐漸打通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跨境物流網絡。同時,集大件寄遞、跨境物流、海外倉配和東南亞本土快遞于一體的百世,還可為客戶提供從商品攬收、國內集貨、報關清關、再到末端配送的“一單到底”全鏈路服務,實現了交易的最短運輸路徑。
據百世集團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百世集團在東南亞擁有30個自營快遞分撥中心、1480多個網點,業務覆蓋7個國家,海外倉管理面積4.4萬平方米�;谄湓跂|南亞的逐漸成熟的物流基建,2023年一季度營收1.97億元,東南亞地區包裹量為2700萬件,跨境業務量環比增長60%,東南亞地區的中小企業客戶覆蓋同比增長15%,包裹量開始快速回升。
這也幫助百世集團拿下大公司物流訂單。TechinAsia報道稱,目前,百世集團已拿下TikTok在東南亞五國中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3個國家類似合作業務。而此次合作后,百世馬來子公司將為TikTok賣家提供上門取件、包裹分揀、配送等服務。
東南亞也是阿里國際商業電商在重點布局的市場,Lazada今年剛融資8.4億美元,在殺成紅海的東南亞市場補充彈藥,海外電商要發展也必須要有建立高度信任關系的當地物流,而此前當地物流網絡幾乎被極兔等本土物流公司壟斷。
而菜鳥的物流網絡以歐美為主,東南亞物流網絡復雜、競爭激烈,菜鳥布局則較少。
發展自營物流網絡耗時長成本高,且很容易錯過最佳發展時機,對于不差錢的阿里集團而言,直接購買在本地發展成熟的物流公司顯然是個更快捷容易的方式。
如今,背負著上市壓力,菜鳥也很需要通過國際物流來壯大自己的勢力范圍。目前,跨境業務在菜鳥營收中占比也最高,2023財年(2022年4月-2023年3月)的收入占比已經達到47.4%。
今年以來,菜鳥一直將資源向國際化業務傾斜。據接近菜鳥的消息人士的說法,今年初,菜鳥已經在海外成立歐洲、北美、東南亞大區,業務范圍涵蓋海外倉、分撥中心、本地配送。此外,菜鳥內部鼓勵員工調崗去國際化板塊,并給予工資最多翻倍的優厚條件。
花低價接盤百世,無疑既可以解決眼前的發展需求,又最大程度的節省了成本,這筆交易對于阿里和菜鳥而言,可以說是很好的選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