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旁邊,開店者的深淵?
來源/新零售商業評論
撰文/響馬
這是事實。據媒體報道,2020年年中,正新雞排全國門店數一度多達2.2萬家,是肯德基中國的3倍,麥當勞中國的7倍,可謂名副其實的“街霸”,但如今,正新雞排門店數跌落至1.1萬家,有如腰斬,猛然回到大約6年前的水平。
正新雞排由此引發的熱議,也“波及”到蜜雪冰城,有網友調侃,1萬家正新雞排倒下,可能是離“雪王”太近的緣故。
正新雞排開店離蜜雪冰城近,并非憑空得出的說法,而是有數據支撐。《2022餐飲特許加盟研究報告》顯示,在各個餐飲品牌中,扎堆率最高(達29.9%)的組合為正新雞排對蜜雪冰城的扎堆,“大概平均每3家蜜雪冰城,就有1家旁邊開著正新雞排”。
問題在于,和蜜雪冰城扎堆開店,是不是正新雞排門店倒下的一大原因?反過來說,蜜雪冰城旁邊,真的是開店者的“深淵”?
01
雪王所過,不乏苦澀
事實上,在本次正新雞排引發熱議之前,網絡便流傳“雪王出征,寸草不生”的說法。說“寸草不生”當然是夸張,但其中的苦澀滋味,一些業內人士感同身受。
據“中國飲品快報”稱,一位奶茶店主曾在知乎發布求救貼,大意是他投資30萬元開了一家奶茶店,本來每個月賺1萬多,但因為旁邊開了一家蜜雪冰城,自家生意降了一半。
在該案例中,這位奶茶店主先來,蜜雪冰城隨后,而新零售商業評論曾聚焦的網紅陸二喜恰好相反,他主動選擇在蜜雪冰城旁邊開店。
簡單來說,因為在各大平臺吸引五百萬粉絲,眾多粉絲慕名而來,陸二喜不僅敢于在蜜雪冰城旁邊開店,還推出3.99元一杯的特價飲品及更多低價產品,試圖用雪王的策略與雪王爭奪消費者。
最后的結果,網友們都知道了,陸二喜兩家奶茶店都因虧損而關門轉讓,從意氣風發到偃旗息鼓,僅僅過去約四個月時間。
對于虧損關店,接受媒體訪問時,陸二喜除了提到房租高(兩家店每個月房租要5萬元)、人員工資較高、商品價格較低等原因,還特別提到“鄰居”蜜雪冰城。
“我們是一個新的品牌,不像蜜雪冰城,人家開那么多年了,有老顧客。還有一些原材料,人家可以自己生產,加上資金雄厚,各方面都有優勢。”
在奶茶行業,和蜜雪冰城“做鄰居”,受到它的影響不難理解,但從扎堆率最高的正新雞排的角度看,這種影響并不局限于奶茶行業。
也就是說,1萬家正新雞排倒下,除了消費環境的變化、自身的門店運營等問題,也與其和蜜雪冰城扎堆開店有關。
這是因為,扎堆開店,意味著對某個地段的消費者進行“群攻”。從餐飲行業的角度看,這樣的“群攻”表現為開店密度的躍升。
據界面新聞援引極海品牌監測的數據顯示,在正新雞排門店占比超過50%的三四五線城市里,正新門店位于“已有門店周圍500米”距離的“加密門店”的占比均超過30%,其中,四線城市甚至超過37%。在深圳,界面新聞注意到,華強北附近,存在正新雞排相距100米緊挨著開店的現象。
而在這方面,蜜雪冰城更加瘋狂。在新華TV的采訪中,蜜雪冰城副總裁白砥透露,蜜雪冰城全球門店數量已經達3.2萬家,龐大數字背后,蜜雪冰城的區域保護范圍,從2008年的1~2公里一點點地縮短為1公里、500米、100米,最后變為零保護范圍,“只要有好位置就能開店”。
餐飲品牌高密度開店,展開“群攻”,而消費者卻有限,年輕消費者的胃更有限,那些疲于應對、無力爭奪的開店者越來越被動,走向關店的不在少數。
02
扎堆開店這把雙刃劍
不管是同一品牌門店,還是跟著其他品牌,扎堆開店帶來的消極影響顯而易見。
以正新雞排為例,在湖北恩施經營正新雞排加盟店的李科對媒體稱,疫情之前和疫情期間,他的門店確實存在過由于門店之間密度太大而影響單店效益的情況。
作為個體,李科難以具體測算開店密度對生意的影響,即便如此,影響的結果卻很直觀。他表示,今年年初自家門店所在地方周圍有8家正新雞排,而疫情期間的門店數量“肯定是遠遠大過8家的”。
在李科看來,門店過于密集對加盟商不友好,“激烈的同業競爭會影響他們獲利,進而對門店構成一定負面影響”。
蜜雪冰城加盟商同樣遭遇這樣的困境。不說高度內卷的國內市場,就是在蜜雪冰城近年加碼的越南市場,這一問題也頗為突出——今年10月,有越南加盟商開始抗議,稱蜜雪冰城“門店間隔只有50米,太密集了”。可以預見,若向著前述“零保護范圍”加速發展,此類沖突將會愈演愈烈。
加盟商遭遇開店密度過高的困境,從品牌角度來看,既是對某個區域某個地段點位的高度聚焦、大力“榨取”,同時也出于自身做大規模的目的。
比如,2018年,正新雞排推出“森林計劃”,提出要打造“十萬門店,千億產值”,而去年年初,在一次高管會議上,蜜雪冰城CEO張紅甫喊出了一個全球餐飲企業都沒有實現過的新數字:“我們要開100萬家店。”
品牌追求規模,開店者尋求利潤,在開店密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二者之間持續沖突,但扎堆開店,也不全是壞事。
回頭想想,為什么正新雞排會和蜜雪冰城扎堆開店?除了“蹭”雪王的品牌影響力和較高的人氣,產品本身也可以“互補”,逐漸加深“左手檸檬水,右手大雞排”的消費心智。
新零售商業評論攝
不同產品可“互補”,而同是奶茶,也有積極應對的策略。
據“中國飲品快報”撰文稱,河南西平縣一家奶茶店的老板爆料,疫情前,蜜雪冰城在他們生意最好的商業街門店旁邊開了一家店。當時,他急得茶飯不思,但很快調整心態,主動向對方學習,改換明亮門頭,更新易清潔打理的桌椅,借鑒蜜雪冰城的服務流程和話術。
結果,這家蜜雪冰城的到來提升了周邊奶茶消費的客流量,他的主動求變也助力自家門店提升了業績。
這個例子從側面說明,在當下這個高度內卷的餐飲市場,扎堆開店或許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對此,唯有主動求變,積極調整,才有可能少受沖擊,乃至獲得增量。
換言之,無論主動還是被動,扎堆開店是把“雙刃劍”,就看開店者如何“舞劍”了。
03
本質是效率和價值之戰
和蜜雪冰城扎堆開店,倒下1萬家門店的,不是蜜雪冰城,而是正新雞排,造成這一結果的主客觀原因很多,本質上是效率和價值之戰。
跳開近兩年來看,這方面,蜜雪冰城也交過學費,走過彎路。據“晚點LatePost”報道,2016年,在不少城市觀察競爭對手后,蜜雪冰城創始人張紅超認識到,彼時公司最大的問題是菜單已和主流奶茶品牌脫節,“奶茶和果茶的選擇太少”。
當時,風頭正盛的是“1點點奶茶”,后者門店干凈整潔,出餐服務標準化,還提供少糖、少冰等選項。張紅超發現,有些開在1點點隔壁的蜜雪冰城營業額只有對方的十分之一。
顯而易見,那時候的蜜雪冰城只是個“學生”,和后來被認為是同行“深淵”的蜜雪冰城可以說有天壤之別。
關鍵是,回來后的張紅超加速調整,“想借豐富菜單的機會帶領蜜雪冰城完成轉型,幾乎升級了菜單上所有產品”,并堅持要做低價,此后又投入重資,加碼供應鏈建設,“只有自己生產原料,才能保證穩定供應,維持低價”。
圖源/蜜雪冰城
從蜜雪冰城的轉型可以看出,它圍繞效率和價值做文章:自建供應鏈,提升了效率,產品和低價為消費者帶來了價值。
對照正新雞排,它也將更多精力集中在產業鏈前端的原材料、輔材上,卻在產品開發上后勁不足。
作為加盟商,李科直指,在小吃街,可以看到各種炸雞品牌,早就不只有炸雞排,“而是炸雞腿、炸雞塊等各種形態,也更加精細化,不像原來很籠統”。相比之下,正新雞排已經被這些更精細、更敏銳的“后浪”包圍。
也就是說,沒有資本加持,沒有新故事,正新雞排的吸引力大不如前,為消費者提供的價值也相形見絀。或許,這才是它跟著蜜雪冰城扎堆開店,卻大量關店的根本原因。
對蜜雪冰城而言,效率和價值同樣是持久戰,沒有可松懈的空間。比如,食品安全作為餐飲行業揮之不去的“老大難”問題,蜜雪冰城不時引起爭議。
此外,新零售商業評論發現,新浪旗下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顯示,截至12月12日的近30天里,蜜雪冰城投訴量為90件,奈雪的茶為45件,喜茶為38件。
延伸開來,在消費場景中,看似正新雞排、蜜雪冰城等品牌在相互爭奪市場,但著力點和落腳點都在消費者身上,而為消費者增加獲得感、價值感,是比扎堆開店更為重要的事,也是需要常抓不懈的事。
說到底,與消費者漸行漸遠,才是餐飲品牌真正的“深淵”。
參考資料:
1.《有1萬家正新雞排已經倒下》,界面新聞
2.《為什么蜜雪冰城旁邊總有一家正新雞排?》,DT商業觀察
3.《隔壁有蜜雪冰城我家生意降半,這4招“起死回生”》,中國飲品快報
4.《店租5萬,隔壁就是蜜雪冰城……網紅博主“陸二喜”開奶茶店虧損關門》,上游新聞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