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出手,京東一年招了6萬人
出品/電商報Pro
作者/電商君
01
中國互聯網公司多了9萬員工
隨著互聯網大廠陸續公布2023年年報,更多信息浮出水面,我們也從中發現一些有意思的數據。
據各大大廠財報顯示,中國互聯網公司2023年至少多雇了9.2萬名員工。其中,增長主要由京東、美團和貝殼拉動。
圖源:晚點LatePost
截至2023年底,京東總員工數已達59萬人,是疫情前(2019年底)的兩倍多。
2023年三季報顯示,京東集團第三季度和前九個月公司的人力資源總支出(包括公司的自有員工和外部人員)分別達到了259億元人民幣和763億元人民幣。
今年,京東物流還大幅擴招新員工。
在幾個月前,京東物流宣布啟動“萬人招聘計劃”,2024年上半年將吸納約2萬名新員工,聚焦供應鏈、運營、管理、銷售等方向。
與此同時,京東物流將通過“Boss招募令”“青干班”等招聘項目,重點引進基層管理者、基層儲備管理人才、一線操作員等崗位人員。
圖源:京東物流公眾號
除了京東以外,拼多多也是自2019年以來,員工數量每年都在增長的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之一。
數據顯示,過去三年(2019-2022年),拼多多員工人數分別增?了1776、2158和3230人,2022年底總數達到12992人,截至2023年12月28日,拼多多的員工總數約1.3萬人,總體來說員工增長不明顯,但至少沒有減員。
此前,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表示,對于拼多多而言,最寶貴的資產就是“人”。
另外,美團和貝殼的員工數都超過11萬人,不過前者較2021年峰值繼續增長,后者則還沒有追上2020年水平。
不過,王莆中今年統管到店和到家后,主要的策略就是精簡組織,提升業務效率,估計2024年美團員工數會出現負增長。
事實上,減員降本才是互聯網大廠近幾年的主旋律。
阿里從2022年第一季度就開始大減員,一直持續到現在,連續8個季度,共減員400056人。2023自然年,阿里共減員20480人(截至2023年底,阿里巴巴員工共計219260人,2022年底,阿里有239740人)。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2024年阿里的減員仍在持續。
其次是騰訊,截止2023年12月底,騰訊有105417名員工;2022年12月底,騰訊有108436人。意味著2023年這一年,騰訊減員3019人。
百度也跟上了步伐。截止2023年12月底,百度有39800名員工;2022年12月底,百度有41300人。意味著2023年這一年,百度減員1500人。
當然還有B站、網易等等,這些公司都連續兩年減員。
02
聚焦主業,收縮戰線
當企業面臨營收壓力的時候,縮減人力成本,更多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決策。對阿里、騰訊等這樣的大公司來說,更是如此。
誠然,人力成本等都可以通過削減來實現,但通過“節衣縮食”的降本來增效并非長久之策。
大廠對項目利潤的考核越來越嚴,高質量增長成新風向。
于是乎,聚焦主業,收縮戰線,成了大廠們不約而同的動作。
比如,字節跳動將Pico團隊大幅裁撤,關停、出售部分游戲項目;騰訊精簡XR業務線,變更硬件發展路徑;美團放棄自營打車,全面轉向聚合模式;小紅書關閉自營電商平臺小綠洲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劉強東和馬云都主動表示集團要改變。
京東的新業務也在2023年持續收縮,其中尤以京喜和海外業務為甚。
京東在2023年徹底從東南亞電商戰場撤出,關閉運營了七年的印度尼西亞站,以及運營了五年的泰國站,只保留了一些倉儲業務。由于海外業務規模縮減,京東新業務的收入持續下滑,對集團的收入貢獻也越來越低。
另外,2023年,阿里全方面聚焦主業,它的調整不只是產品層面,而是在集團架構層面,堪稱“天翻地覆”。
在3月的那次“分家”行動中,阿里啟動“1+6+N”組織變革,成立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各業務管理權相對獨立。這背后的邏輯是,阿里對既有業務進行優先級排序,定義了核心業務與非核心業務。
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說,對于核心業務,阿里將保持高強度的資源和研發投入;對于非核心業務,將通過盡快盈利或其它多種資本化方式,實現資產價值。
這意味著,阿里會把整個集團最優質的資源,都投入到核心業務上。
我們認為,人事變動也好,業務變化也罷,最終都是因為市場變了、環境變了,電商行業不得不適應變化,積極主動求變,以推動行業持續穩定前進。
03
得用戶者得天下
但電商行業永遠不變的是“給用戶最好的體驗”的追求。
《孫子兵法》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既要正道而行,又要突破思維。
電商平臺的本質是零售,而零售的“正道”,就是關注消費者體驗。
在這個生產有余而消費不足的時代,獲得更多消費者的支持才是重中之重。
正因如此,京東推出了百億補貼,用價格力打動消費者;同時放開了POP商家的限制,讓消費者獲得更多選擇。
劉強東甚至還一直將“客戶為先”放在京東價值觀前列,強調了消費者的重要性。
圖源:京東黑板報
而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也表示,“2024年淘天將在用戶核心體驗上繼續加大投資。”
以淘天集團為例,其表示,2024年將是淘天集團的綜合能力提升之年,也將是投入大年,主要包括以下四項:
第一,提升商品供給,加強對品牌商品和產業帶商品的投入,強化商品供給優勢,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趨勢和需求;
第二,價格力投入,加大投入產品能力建設和商家與平臺的商業模式關系,優化針對不同類型的供應商,匹配的靈活經營模式;
第三,協同商家及物流伙伴一起提升消費者服務的全程體驗,包括售前、售中、售后以及物流的體驗,尤其是針對平臺上不同的客戶群體建設與分層需求相對應的服務體系,確保不同群體的需求能夠得到精準識別和滿足。
第四,提升用戶的消費頻次。
在今年618期間,淘寶、京東更是直接取消預售機制。
一份淘寶招商文件顯示,淘寶618的營銷節奏將更為前置。
具體而言,4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前站”,蓄水和造勢;5月中下旬進入618第一波,用戶召回成交;5月31日晚8點至6月20日是618第二波,實現全面爆發;結合多個日常促銷活動,全周期時長可達近兩個月。
京東618將在5月31日晚8點開啟,直接“開門紅”,進行現貨售賣,隨后依次進入專場期、高潮期和返場期
這意味著消費者可以直接購買現貨,再也不需要“望穿秋水”,也等不來一件快遞了。用戶的購物體驗得到提升。
得人心者得天下。縱觀整個電商行業,不管是“京拼淘”,還是抖音快手,用戶始終是最大的底牌,只有抓住用戶,才能抓住增長的關鍵,讓平臺走得長遠。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