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越賣越貴,康師傅卻不賺錢了
來源/時代財經APP
撰文/王言
盡管“土坑酸菜”事件的陰影早已散去,但方便面巨頭們卻還在泥潭中掙扎。
3月27日晚,康師傅公布2022年業績,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787.17億元,同比增長6.26%;實現凈利潤26.32億元,同比減少30.77%;全年毛利率同比下降1.30%至29.09%。
分業務來看,2022年,康師傅方便面業務的營收為296.34億元,同比增長4.17%,占公司總營收的37.65%;飲品業務營收為483.36億元,同比增長7.89%,占總營收的61.40%。
康師傅表示,因原材料價格上漲及組合變化,使方便面毛利率同比下降0.41%至23.95%。受此影響,方便面業務2022年的凈利潤同比下降31.42%至13.75億元。
為了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2022年,康師傅宣布提高部分方便面產品的售價。不過,在進入中國30年后的今天,隨著高鐵時代來臨和新物種出現,方便面的剛需屬性不斷被削弱,單靠漲價已無法緩解企業的業績壓力。
就公司經營現狀、提價策略、未來盈利能力提升等問題,時代財經聯系康師傅相關負責人,對方僅表示,具體內容以財報為準。
方便面雙雄成難兄難弟
康師傅不是行業中業績受挫的唯一玩家。
3月8日,統一企業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0220.HK,下稱“統一”)發布2022年業績情況,報告期內,實現營收282.57億元,同比增長12.0%。按業務劃分,2022年,統一食品業務實現營收110.09億元,同比增長15.6%,占總營收39.96%。在該板塊中,方便面業務收入為106.2億元,同比增長17.9%。此外,統一飲料業務2022年的營收為164.0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3%,占總營收的58.1%。
雖然統一沒有在財報中單獨披露方便面等業務的盈利情況,但過去一年,統一的凈利潤同比下降18.6%至12.22億元。這也是統一凈利潤連續第二年下滑,2021年,這一數字為15.01億元,同比下降7.7%。
對于凈利潤下滑,統一給出的原因和康師傅如出一轍,其在財報中表示,這是受大宗原物料價格上漲及運價上漲等綜合因素的影響。統一還稱,原物料采購方面,面臨著多年來最艱難的處境,受物料因素影響,2022公司毛利率由2021年同期的32.6%下降3.6%至29.0%。
原材料價格上漲,毛利率下滑,方便面品牌選擇通過漲價維持收益。
2021年三季度,康師傅對旗下20%的方便面品類產品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提價;2022年一季度,康師傅經典袋裝方便面由2.5元提價12%至2.8元,經典桶裝方便面則由4元漲至4.5元,提價12.5%。
這也引發了方便面行業出現近10年來的首次聯動提價。一位山東菏澤的零售商告訴時代財經,去年春節后,其店內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面和統一老壇酸菜面等產品,售價均上漲了0.5元左右。此次調價之后,方便面的整體價格較為平穩,“幾乎沒有調整”。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時代財經分析稱,方便面提價能緩解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從消費者的接受程度看,該輪漲價的影響較為良性。“結合成本上漲的情況,10%左右的漲幅相對合理,不太會對銷量造成影響。”
另一方面,企業也在努力驅散“土坑酸菜”事件帶來的陰霾。2022年,統一就曾邀請消費者和媒體參觀老壇酸菜工廠和安全體系,不過消費者似乎并不愿意繼續為酸菜方便面買單。
艾媒咨詢在2022年10月發布的調研數據顯示, “315老壇酸菜”事件后,55.4%的消費者表明不會購買酸菜口味的方便面產品,50.2%的消費者表示將減少酸菜口味方便面的消費次數。
漲價救不了方便面
一個好消息是,眼下,原材料上漲帶給企業的成本壓力正在逐漸減小。
康師傅在財報中表示,在聚酯粒、棕櫚油、面粉、白砂糖等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購品類中,2019-2021年,棕櫚油價格大幅上漲,并在2022年6月攀升至2.5倍漲幅后,又回落至2022年初的水平,而聚酯粒、面粉、白砂糖的價格變動一直處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康師傅各類原材料價格變化情況 來源:康師傅財報
這意味著,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康師傅的原材料成本壓力邊際緩解,而隨著提價效果的顯現,2023年盈利水平有望得到改善。
方便面品牌出現漲價意愿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原先的方便面品類早已不能滿足大眾需求,高端化是方便面品牌正在努力探索的路線。
財報數據顯示,2016-2022年,康師傅高價袋面在方便面板塊的營收占比從33%提高至42%,是2022年中價袋面板塊所貢獻收入的4倍多。
不過,從最新數據來看,康師傅的高端戰略后勁略顯不足。財報數據顯示,銷售額連續上漲了4年的康師傅高價袋面,在2021年下降了11億元,2022年微增5.83%至134.95億元。同時,康師傅高價袋面營收占比在2020年達到最高的44%后開始回落,2021年和2022年均為42%。
高端化策略不奏效,康師傅和統一們開始不斷加大市場投入。財報數據顯示,2022半,康師傅的銷售成本達到787.17億元,同比增長6.26%;統一的銷售費用為282.57億元,同比增長11.99%。
此外,過去一年,康師傅員工也增加超過2000人。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年末,康師傅員工人數64302人,這一數據在2021年為62107人。統一并未在財報中披露其員工數量的變化,但人工成本也一直在增加。2022年,統一包括董事薪酬在內的員工福利開支為40.31億元,同比增長19.54%。
方便面品牌變著法子增收,但仍然很難回到黃金時代。環顧四周,方便面遇到的競爭對手既有已經融入老百姓日常的外賣,也有來勢洶洶的新物種。
外賣和方便面早就成了死對頭,而且勢力此消彼長。中國地質大學經管學院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國內外賣市場規模每增加1%,方便面的消費量就會減少0.0533%。
而這場拉鋸戰中的主角并不只有外賣和方便面。在疫情影響下,隨著懶人經濟和宅經濟的興起,酸辣粉、螺螄粉、湖南米粉、江西拌粉和四熱鍋等新物種相繼被端上“打工人”的餐桌。
繼“臭氣熏天”的螺螄粉在2020年和2021年成為網紅后,2022年,在張蘭、汪小菲母子的帶動下,酸辣粉又成為了新頂流。電商品平臺上,包括麻六記、李子柒等在內的各大品牌酸辣粉產品的月銷量大多破萬,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在新興速食品牌橫出的當下,當方便面不再賺錢,尋求其他業務增長的可能性,或許是康師傅和統一重回高速增長的唯一選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