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一家親賈建全:生鮮基地直采最重要的還是人才
基地直采是否行得通?青海一家親董事長賈建全認為,超市想做基地直采,最重要的條件是人才儲備。生鮮品類必須要保證一個非常專業的采購人員,從而帶動整個品類的銷售。
以下為完整文字實錄:
超市做基地直采是否行得通?
前提得有條件。
第一,企業的規模得夠大,要能消化得了。
消化不了的話,還是得通過批發市場。
那我建議,當企業消化不了的情況下,借助批發市場,批發銷售。
往外批發的同時,也保供自己。
這樣的話,才能保證快速的周轉。
要不然,跟不上行情。
行情漲價的時候,批發得慢、銷售得慢一點還好。
如果像荔枝、桃子這種大量季節性的品類,價格下來的時候,是跟不上的。
如何跟上市場行情的變化?
第一,是吞吐量足夠。第二,如果不足夠的話,借用批發市場來幫助消化。
另外一個就是基地直采,需要具備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人才的儲備。考驗采購人員的專業度、忠誠度。
我認為基地外采只僅限于少數單品。
比方說像水果這方面的,蘋果、梨這種能儲存的,到那個季節的時候去收購,收購了以后儲存起來沒問題。
還有要保證量的問題。采購的單品是否能保證量。
比方說檸檬,本來是小眾單品,因為去年那個情況,突然間檸檬銷售量大了。
盲目的采購一車,最后虧得一塌糊涂。
一定是以大眾商品為主,季節性為主和保證量的為主。
小眾的就真的沒那個必要了。
即便是基地直采,產生不了太大的銷量,給你創造不了太多的效益。
不說基地直采,你也可以從碼頭,從外貿直接去發貨倉。
一定是大單品和大眾商品。
這里面最關鍵的還是人才的問題。
有沒有外采的經驗?對這個商品懂不懂?
如果他不懂,我們即便是外采,在當地你還是要找代辦。
找一個好的代辦很重要。
包括我們的采購,無論到批發市場和到基地,不要電話指揮。
為啥呢?行情變化太快了。
一個代辦今天收的是5塊,明天降成4塊8了。但我給你這一車的供價還是5塊,到明天我按4塊8。
所以說為啥我們很多企業在外采的時候,或者在批發市場采購的時候也是自采,為啥價格就沒有優勢呢?
因為你沒有做到真正的自采。
所以我們的采購從來不允許電話操作,在這中間也有幾次是受到批評的。
批發商也會利用行情的變化來掙差價。
那你想想這一斤不要說錯多了,錯一毛錢平均很正常。
一噸200,10噸就2000,一天能賣10噸,一個月就錯6萬,一年就錯幾十萬……高管的工資出來了。
如果做不到真正的采購,那我們定價就會受到影響,因為我們的定價是按照采購的進價來定的。
采購的價格已經高了,所以再按這種加價率再加的話,就會比市場行情高。
就會出現我們比同行業高,比菜市場高的情況。
那至于加價率,也是靈活的。
每一個品類里邊,誰負責的,產生的利潤,拿出來的百分之多少是給聯營商年底做分配的。
最后聯營商所得到的,比自己干還要好。
生鮮這方面,一個品類里邊必須要保證一個非常專業的采購。
這一個品類,有一個非常專業的,就把整個企業的品類帶活了。
如果他非常專業,就交給他。
利潤分配,公司一定要占少數。
我們不有個合作模式嗎?實際上我們生鮮自營,也是按照合作模式走的。
到年底的利潤分配,他們都很清楚。
別違背人性。
如果違背人性,就會給你反著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