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知名火鍋被曝欠租、門店全關、曾融資10億
來源/職業餐飲網
作者/辰溪
曾經的排隊“網紅”謝謝鍋,已經全部關店!
近日,火鍋品牌謝謝鍋出現大規模關店。在大眾點評上搜索“謝謝鍋”,顯示位于廣州、深圳、上海等地的門店,均為“歇業閉店”狀態。
這家火鍋品牌由湊湊火鍋前CEO張振緯創辦,曾獲得紅杉資本的10億元融資,并喊出一年開40到50家店的目標。在門店模式上,謝謝鍋因多元化的餐飲業態、年輕化路線和全時段運營的特色,備受消費者的追捧。
然而經歷短暫的高光時刻后,謝謝鍋開始走下坡路,從曾經的火遍全網到如今全部關停。
短短三年時間,謝謝鍋經歷了什么?為何走向今天的結局?
被曝欠租、門店全關,
昔日網紅火鍋走向潰敗
謝謝鍋是湊湊火鍋前CEO張振緯自創的火鍋品牌,模式上延續了湊湊的“火鍋+茶飲”多元素融合模式,還擴充燒烤、酒飲、茶飲、甜點等餐飲業態以及音樂演出。
這家主打模式創新和年輕化路線的火鍋品牌推出后,很快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吸引眾多年輕人前來打卡,成為當地不折不扣的網紅餐廳。
然而,近期謝謝鍋在全國各地的門店悄悄關閉,甚至被曝欠租百萬元,可以說是風光不再。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分享,謝謝鍋位于上海靜華大廈的門店因拖欠房租、違約金和其他費用,被合作方追債。
8月31日,上海靜雨置業有限公司給謝謝鍋發了一份解約通知函。解約函顯示,謝謝鍋在2023年8月21日提出于2023年8月31日停止營業,根據《租賃合同》之約定,謝謝鍋應按時向該公司支付租金等相關費用。
由于謝謝鍋欠付從8月1日至8月31日的租金及其他費用,該公司向謝謝鍋發送了催收函和違約函,但謝謝鍋仍未付清欠款。
根據解約函,謝謝鍋需支付的款項超350萬元,包括從2023年8月1日至2023 年8月31日的租金,為 395417元;截至實際付清租金之日的違約金,為48100元;裝修期租金1186251元;補充協議的免租期租金1581668元;補充協議的折扣優惠期租金355251元,還有部分違約金和其他未支付款項。
在扣除前期保證金后,謝謝鍋剩余欠款仍超230萬元。
除了上海靜華大廈門店被曝欠租,謝謝鍋位于廣州、深圳、武漢等其他城市的門店也發展不利,紛紛在近期關閉。
大眾點評顯示,謝謝鍋近10家門店已經閉店。包括開在上海的港匯店、七寶萬科店、靜華店;位于廣州的天河城店;深圳的皇庭廣場店和卓悅店;還有武漢的萬象城店,均為歇業關閉狀態。
根據消費者的反饋,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謝謝鍋的產品、服務質量就出現下滑。“謝謝鍋,你已經不是以前的謝謝鍋了”“從一開始的大排長龍到現在,對比頗大”“現在已經沒有烤肉了,只有火鍋,感覺以前的更好”“上菜很慢,吃了半個小時有的菜還沒上”……
可見客流量下滑、口碑下滑,加上本身高昂的經營成本,這些都加劇了謝謝鍋門店運營的壓力,最終走向衰落。
作為一家走年輕化路線和創新模式的火鍋品牌,謝謝鍋自創立之初就備受關注。
謝謝鍋成立于2021年5月,由湊湊前CEO張振緯創辦。除了有湊湊前高管加入,謝謝鍋還獲得明星投資機構的加持,拿到了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9億元)的天使輪融資,資本方為紅杉資本。
相比傳統火鍋店,謝謝鍋延續了湊湊主打的“火鍋+酒”的模式,將門店打造火鍋小酒館,同時集火鍋、燒烤、奶茶、酒水于一身,走向多業態融合。此外謝謝鍋采用全時段經營模式,增加營業時段。
宣稱要做懂年輕人的品牌,謝謝鍋以年輕化路線出圈。門店設計采用國潮風、工業風,呈現時尚感。在店內,消費者不僅可以吃飯喝酒,還能唱K,并欣賞樂隊現場駐唱,營造濃厚的社交氛圍。謝謝鍋的模式一推出后便迅速走紅,門店也是開一家火一家。
在資本的助力下,謝謝鍋早期在全國各地進行擴張。2021年11月,謝謝鍋在深圳和廣州開出兩家門店,接著12月在上海開出2家新店。張振緯曾對外稱,計劃在2022年將門店數拓展至40-50家左右。
然而,在疫情的沖擊下,謝謝鍋不僅沒能完成擴店計劃,更是陷入了資金鏈緊張的處境,接連閉店,昔日的網紅品牌已經走下神壇。
“閉店潮”頻頻上演,
餐飲企業仍面臨諸多挑戰
采用創新融合的模式、定位年輕化路線、創造濃厚的社交氛圍……這些都是謝謝鍋可圈可點的優勢。然而在大環境的沖擊下,謝謝鍋也只能折戟。
大規模關店的謝謝鍋,只是餐飲行業的一個縮影。這幾年,餐飲行業的競爭激烈和內卷程度有目共睹。在行業加速洗牌之下,餐飲企業想要實現突圍越發艱難。
閉店歇業、求收購、大規模收縮,是這兩年餐飲行業的真實寫照。在過去疫情的沖擊下,火鍋、茶飲、咖啡等各大餐飲賽道面臨閉店潮,從頭部連鎖品牌到中小商家,均受到沖擊。
在行業加速復蘇的過程中,不少頭部品牌沒能熬出頭。包括老牌烘焙品牌克莉絲汀、甜品老字號許留山、牛角包烘焙品牌牛角村、網紅輕食品牌新元素等,在近兩年被曝大規模關店或者進入破產清算。
而曾經火起來的一批新品牌,也紛紛面臨閉店。例如虎頭局在今年4月出現大批門店關閉,目前電商平臺業務已經關停;墨茉點心局在2月關閉了北京和杭州的部分門店,6月退出武漢市場。
即使有明星流量加持的品牌,也難逃閉店魔咒。今年5月,明星陳赫創辦的“賢合莊鹵味火鍋”位于廣州、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的門店全部關閉;作家韓寒創辦的餐廳“很高興遇見你”,在10月被曝虧損上億元。
對餐飲企業來說,雖然眼下行業進入加速復蘇的階段,但仍面臨著重重困難。
成本方面,包括原材料、房租和人力成本,各項成本支出居高不下,在缺少足夠客流量的情況下,很難支撐門店的長期經營。不少餐飲品牌因此陷入盈利困境,有的甚至資金流斷裂、虧損關店。
與此同時,餐飲行業的“內卷”越來越激烈。
眼下餐飲行業正掀起一場激烈的價格戰,從咖啡茶飲到精致餐飲,商家紛紛采取降低價格、推出團購套餐等手段,向低價“內卷”。雖然短期內能夠換來流量,但長期來看,這些將對自身的價格體系和盈利模式帶來巨大的沖擊。
此外,從產品口味、包裝、營銷到后端供應鏈,餐飲品牌們都不斷投入比拼。在這種趨勢下,品牌想要走出同質化競爭,打造自身的品牌壁壘,挑戰和壓力都會越來越大。
疫情的沖擊和餐飲消費的下滑,讓餐飲企業的生存越發艱難,面對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即使是由頭部品牌操盤手創辦的謝謝鍋,都難以抵御大環境的沖擊,走向衰落。
行業的競爭和內卷仍在持續加劇。對創業者而言,這條路上充滿了風險和挑戰,只有積極應對困境并不斷擴大優勢,才能在賽道上長久走下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