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春鮮、助農兩不誤,叮咚買菜助力貴州野生蕨菜走出大山
春分這天的中午,貴州省赤水市旺隆鎮的丁三姐吃完飯,收拾完家里的活計,就背起她的竹簍,去了家后的山里。她的目標很明確,就是采摘長在家后山上的蕨菜。
赤水市位于貴州省西北部,屬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這里的山區適合種大量的竹子和各類果樹,植被種類多元;依傍的赤水河水則適合釀酒、養魚,自然資源豐富。而喜歡高海拔、陽光的蕨菜,就會在春天到來的時候,從赤水山里紛紛冒出頭來。
蕨菜在當地其實并不算珍稀,但這種丁三姐們平時司空見慣的野菜,如今已經成為都市人最愛的“春鮮”之一。叮咚買菜方面就透露,目前只華東地區平均每天就要售出超2500份新鮮蕨菜。
今年,通過真正規模化的新零售渠道,赤水的野生蕨菜真正走出了大山,被更多人所知。更重要的是這也意味著,常年生活在山區的丁三姐們,從此又能多一份收入來源。
全程冷鏈助蕨菜出山,全國都能嘗到山里頭的鮮
蕨菜一直是一種較為小眾的野菜,其富含纖維,同時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物質。叮咚買菜的春菜開發人員介紹道,蕨菜營養豐富,口感也脆嫩,在烹飪蕨菜的時候,通過淡鹽水浸泡和深度焯水來去減少黏液和苦味、去除絨毛,處理之后可炒可涼拌,鮮香清爽,是最適合春天食用的天然野生春菜之一。
生長在旺隆鎮山里的蕨菜,生命力極其旺盛,不用人為干預,只需陽光和雨露,便能快速長高。丁三姐取的是其長到25-30厘米的頂部,這是叮咚買菜要求的采摘長度,也是一根蕨菜最為鮮美的部分。
丁三姐的老伴遠在內蒙古打工,兒子在南方城市開餐飲攤,只留丁三姐一個人守著自家臨街的院子,而這也是當地很多家庭的縮影——年輕人多數選擇去周邊甚至更遠的城市務工,留守的老人、婦女們平時就守著大山的饋贈來勞作,常青的竹子、四季的筍子、各類零散種植的果樹等等,就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
而其實在今年以前,丁三姐和鎮里其他村民的收入里都還沒有蕨菜這個選項。
在赤水本地,曾經山里的蕨菜漫山遍野,但因意識不到新鮮蕨菜的食用價值,也不知道應該賣給誰,所以村民們一度并不重視這個隨處可見的野菜,甚至為了不影響其他植物的長勢,還會有意將大量的蕨菜毀掉。一些村民平時也會摘一把帶回家,但也僅是按照當地的飲食習慣,將蕨菜晾曬在院子的籮筐里,曬成蕨菜干,配著炒臘肉吃,并不會大量地食用與銷售。
但是今年情況不同了——位于旺隆鎮所在山腳下的農業合作社,今年第一次將叮咚買菜的蕨菜訂單帶到了大山深處。
每天,村民們采摘下來的蕨菜被統一收起,運到山下的工廠里,按叮咚買菜的標準挑選過后,以最快的速度送入冷庫,再由次日的航班空運至叮咚買菜位于各區的分選中心,進行進一步篩選和包裝,冷鏈運送至距離用戶家最近的前置倉。也就是說最快只需要兩天,赤水山里的新鮮蕨菜,就會通過全程冷鏈,出現在上海等多地用戶的餐桌上。
把優質農產品帶出來,也把更多收入回報給農民
“蕨菜是個好東西,在我們這兒天然地長,也不打藥,但我們吃不得那么多,也沒能想到會有人來收,誰會來收嘛?”丁三姐用方言靦腆地笑著說,“現在采這個,每天都結現錢。以前哪個能想到還能賣錢,還能賣到外地!”和丁三姐一樣,一開始想不到、不相信,后來積極地利用閑暇時間去采蕨菜補貼家用的采摘戶還有很多。
和采摘戶們接觸最多的,是負責在旺隆鎮收貨的聶昌友。每天他都開著一輛舊皮卡車,載著合作社的標準收貨筐和電子秤,穿梭在彎曲的山路上。他介紹稱,每天他都會自己去山上看蕨菜的存量和長勢,出得多的時候,年紀稍輕的村民上山一會兒的功夫,就能采上大半背簍,至少一天也能采六七十斤,哪怕在產量增長、市場價格有回落的時候,他們平均一天也能多收入近百元。
“別看我們這些大姐歲數比較大,有人最高時一天采了120多斤。”他驕傲地說。
聶昌友就是本地人,他對采摘戶家里都熟悉地像自己家。村里本來有定點收貨處,但是對年紀大或是身體條件不太好的老人,他都是直接去老人家里提供“上門服務”。
在采收蕨菜的隊伍中,他遇到過年紀最大的老人,是71歲的曾仙珍。曾仙珍和老伴住在更深處的山里,每年的主要收入就來自于竹林里的竹子和筍子,以及政府提供的養老金,年尾或再賣上一頭豬、幾只雞,就這樣支撐老兩口全年的生活。
曾仙珍自己患有高血壓,陰天下雨還會腿疼,老伴的腰也不好,因此很多農活對他們來說日漸變得吃力。她如今會在天氣好的時候上山,最多的時候能采到三四十斤蕨菜,雖然量不大,但他們卻很樂觀:“相比砍竹子和挖筍,采蕨菜已經輕松了很多,能多收入大幾百塊。”
而來自丁三姐、曾仙珍們的反饋,也是農業合作社負責人汪進愿意繼續做這件事的動力之一。
汪進介紹道,去年他其實也在附近嘗試過召集村民來采,但是大家心里還是會有疑問,擔心自己辛辛苦苦采下來的蕨菜最后沒人收,而經過多次的溝通與實際表現,現在終于獲得了村民的信任。
“還有人每天都主動給我們打電話,問明天會不會來收。有訂單在面前,村民們是不用擔心沒有銷路的,自然也會更加積極地來采。雖然蕨菜的季節不算長,但對他們來說,或多或少都是一份額外的收入。”汪進說。
在很多山區,還有很多像旺隆鎮這樣,物產資源非常豐富但因為缺少真正規模化的銷路、渠道,而少了很多把優質山珍運往更遠處的機會;那些像蕨菜這樣的小眾農產品的價值若能被發掘,村民也可以將身邊的豐饒資源換成實實在在的收入。而這需要更多社會資源參與進來,共同打通供銷鏈路,助農增收。
據了解,今年從春菜開始,叮咚買菜綠水青山計劃會重點關注并幫助打開一些小眾、特色農產品的市場。截至目前,叮咚已經規劃并推動了數十種小眾春菜走向更多人的餐桌,既滿足了很多都市游子對家鄉那口“春鮮”的記掛,也在鏈路上協助更多小眾農產品“出山”。
叮咚買菜表示由于今年對于春菜的規劃較早,品種也更加豐富,從2月份開始截至目前,春菜的整體銷量已經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0%。
“能把更多優質農產品帶出來,也能把更多收入回報給農民,我們很愿意和這些當地的資源一起,打破供需兩端的信息不對稱,推動像蕨菜這樣小眾和暫時非標準化的農產品更加規模化、產業化。”叮咚買菜春菜開發人員表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