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 “胖東來 ”,關鍵看一個人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Simon
胖東來最近暴火,馬云曾稱贊它“引發了中國零售商的新思維,是中國企業的一面旗子”。雷軍曾為了了解和學習,還專門去到許昌親自體驗他的產品和服務,對此雷軍還專門發微博贊美了他是中國零售業“神一般的存在”。
大家也紛紛在傳,你學不會的“胖東來”,甚至號稱家樂福與沃爾瑪不敢在他們附近開店,也有不少企業派高管到現場去交流,或者在內部組織共創會,針對胖東來的運營機制與特點做了360度的研究。但最終大家都成”胖東來”了嗎?你的客戶與員工的忠誠度都有像胖東來一樣嗎?,那到底問題出在哪里?
一、人性化的管理機制與服務措施
胖東來為什么能讓當地的客戶追捧,作者先從兩個維度來看,
一是從內部管理的角度來看,二是從客戶體驗角度來看,
胖東來在這兩個方面,有著違反常規性的做法,在行業里,可能沒有人敢這樣做。但不管如何,胖東來是真正做到對員工”視人為人”,對客戶”重視細節的服務體驗”。做到這兩點,就能讓員工愿意服務好客戶,就能讓客戶愿意繼續來購買,即使胖東來的價格并非是許昌當地最低的。我總結下幾點關鍵的機制與事項:
1. 對員工做到“視人為人”
在胖東來,有幾項措施是超過整個行業的福利待遇,最關鍵的是,能讓團隊每一個人所創造出來的價值一定會有回報。現在有不少的企業賺錢了,所賺的錢要作為公司未來發展的投資用,倘若企業賠錢了,則會降低員工福利或者減薪裁員,這樣的狀況下,誰愿意在企業里長期拼搏?。我舉以下幾個”胖東來”視人為人的關鍵事項:
a) 胖東來設立了“員工委屈獎”:
員工若受到委屈,公司就會分發給其500-5000元不等的獎金來安慰心靈受傷的員工,這在服務行業可說是幾乎看不到。像幾年前,順豐快遞員工送貨期間被打了,該事件也得到了王衛的親自發聲支持,但這事若沒有媒體的大量報道,王衛可能沒有機會去關懷這個員工。但胖東來把這形成一個關懷的機制,能讓員工真正感受到企業的重視,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真正做到了“視人為人”。
b) 胖東來,每年都會給員工有40天的帶薪假,其中10天是長途旅行
c) 胖東來的收銀員還可以坐著收銀:
中國的超市收銀員都是站著的,且不只是中國,全世界大多數超市的收銀員都是站著的,可以視作超市的行規,而胖東來,從關懷員工的角度出發,避免員工因長久站立導致的職業病,如靜脈曲張等,打破了這樣的行規。但這也不是胖東來獨創的,早在德國一家著名的連鎖超市-“Rossmann”也是坐著收銀的,中國的超市行業沒人做,但胖東來做到了。
d) 客戶不是上帝:
在胖東來,不要把顧客當上帝,要把他們當家人,服務員可以制止顧客的不文明行為,企業并不偏袒顧客。相反,若產生沖突,胖東來還會給服務員發精神補償獎,試想,你的企業發生類似的問題,是否也這樣干?還是先處罰員工給客戶看?
2. 重視客戶體驗的細節并落地
胖東來,深知他的客戶屬性與需求,把握住客戶需求的細節,自然客戶就離不開你,不見得只能用低價來競爭,而這些客戶體驗的細節,都不是獨創的,但胖東來就可以做到。作者舉以下幾個客戶體驗的細節。
a) 提供寵物寄存服務,讓客戶放心購物 :
近幾年隨著寵物經濟的發展,平均每3個家庭就有一只寵物,但是帶著家里的寵物可能哪都去不了,像餐廳,商場,影院,搭高鐵等都沒法去。有多少人會從客戶視角來重視并解決這個問題? 胖東來做到了。
b) 免騷擾牌,保障客戶逛街不受打擾:
一般超市與商場的導購員,只要看到客戶靠近貨架就會前往推薦商品,有些客戶接受商品的說明,但也有些客戶對此異常地反感,因這種推薦的舉動已經騷擾到客戶,造成不愉悅感,而在”胖東來”,只要在你的推車上掛上這牌子,就可以免騷擾購物了。這一點,跟在飛機上避免空乘打擾的小貼紙,同樣的道理,一件小事,就能讓客戶感受到企業的用心。
c) 所有的售賣商品進行無理由退換,即使吃過的商品也能退。
二、胖東來你要怎么學?
前面提到的員工管理機制或是客戶體驗服務機制,其實學這些機制真的不難,但照抄,可能持續不了多久。每一家企業的客戶群體不一樣,所售的產品/商品可能也不一樣,企業的組織,人才結構與文化更是不同,需要因地制宜的調整。
但決定能否能像胖東來這樣,讓員工有著強大的向心力,讓客戶粘性高的關鍵因素,我認為是 “人”,機制是死的但很容易因為人而改變,而這個人,就是企業的“創始人/CEO”。若一把手沒有于東來這樣的堅持與自制,就不需要學胖東來了,因為學了也沒有用。
真正核心的問題是創始人/CEO本身,如果不改變自己的思維與意識,學什么都沒有用,尤其最怕的是看到什么都想學,想復制的CEO, 把這種學習變成企業的一號位工程,一下要學Costco 一下要學ALDI或者山姆等,最終會把企業與團隊搞得亂七八糟。
如同射雕英雄傳中初期的郭靖,江南七怪傳授了郭靖各種門派的絕招,最終還是一無是處。郭靖學功夫如同就是企業學習一樣,CEO就是師傅,CEO不能看到好的東西就要企業去學,要控制自己的欲望,CEO也必須評估自己的業務模式,管理機制,人員結構與企業文化等,有沒有契合的地方?
像洪七公與全真教的馬鈺就是一個稱職的師傅,知道郭靖的特性后,依他的專長來傳授武功,最終幫助他成為一代大俠,而不像江南七怪這些師傅,只知道要他學。
1. CEO往往過于““ 貪心 ”,需要有計劃性的節制
多數的創始人都有著遠大使命,這使命如同上天賦予他的,他必須去賭一把,因此在千萬規模時就想要變成百億,當百億時就想要變成千億,因此動不動就必須走出縣城,走出省,變成全國性的企業,變成國際企業最終想成為全球性的企業,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最初的使命。這讓我想起了,聯商網有一篇:”中國為什么出不了世界級的零售企業?”的文章,我在想這是不是也與創始人的貪心有關?
要知道自己的企業,現有的組織與人才有多大的能耐。當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從地區性變成全國性的企業時,沒有投入更多的運營資源與人才,建立起更穩固的基礎建設來支撐的話,那商品的質量與服務都一定會打折的,最終將會影響到客戶體驗。這里指的就是企業的無序擴張。餐飲行業中的大娘水餃,俏江南……等,都是無序擴張導致的企業經營失敗案例。
像胖東來,在成立近十年之后才首次走出許昌,在新鄉市開設新鄉胖東來。兩年后,在新鄉成立了第二家百貨商場,新鄉胖東來生活廣場,胖東來擴張的腳步只行至新鄉。在2019年時,于東來曾公開表示,胖東來量力而行,服務到許昌的幾個區域足矣,不會盲目擴張,失去品質。
2. CEO 過于“貪錢“
把員工都視為會花錢的成本個體,舍不得讓利給員工,舍不得提供好的福利措施給到員工,也舍不得把錢投資在中長期的客戶體驗措施上,卻把錢都放在企業的規模擴張或者營銷費用中,形成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而員工越來越苦哈哈,那員工的忠誠度可想而知。因缺乏中長期的體驗基礎建設,問題將會越來越多,客戶自然也會持續流失。大家都知道長期主義,但多少企業創始人做得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