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會師”王慧文,要聯手造ChatGPT版“美團”?
來源/全天候科技
作者/張超
頭圖/美團官網
王興與王慧文第三次會師在創業的路上。
第一次是在清華念書時,一群同學創立了校內網,而后被收購。
第二次是美團,從1干到100,再到公司上市,最高時美團市值超過2.5萬億港元。
第三次是今天——2023年“三八婦女節”,仍是美團CEO的王興在朋友圈透露,將以個人身份參與王慧文創業公司“光年之外”的A輪投資,并出任董事。
這也意味著,王興正式參戰ChatGPT。
王興高調支持
對于今年以來國內的類ChatGPT應用開發熱潮,王興觀察著,也思考著。
他在朋友圈里寫到:“AI大模型讓我既興奮于即將創造出來的巨大生產力,又憂慮它未來對整個世界的沖擊。”
老朋友王慧文的決定,無疑給了他一個探出腳,跨進圈,一試深淺的機會。
今年2月,王慧文曾在社交網絡發布“英雄帖”,稱要組隊擁抱新時代,打造中國Open AI。
他在北京設立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光年之外),自己出資5千萬美元,估值2億美元,并表示:“我當前不懂AI技術,正努力學習,所以個人肉身不占股份,資金占股25%�!�
據王慧文透露,公司75%的股份用于邀請頂級研發人員,下輪融資已有頂級VC認購2.3億美元。
同一時間,一張王慧文與語音搜索應用“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真格基金兩位合伙人戴雨森和劉元吃飯的照片流出。有消息稱,源碼資本、真格基金等均將成為光年之外的投資人,源碼資本已準備出資1億美元,源碼資本創始合伙人曹毅也在朋友圈表示:“祝賀老王等到了,行業也等到了老王出山”。
王興加入光年之外似乎并不讓人意外。
從校內網到美團,王興經歷了中國互聯網發展浪潮,還操盤過大大小小十幾個創業項目,本身就是一位連續創業者。隨著美團成長,王興不僅褪去了創業者的“青澀”,成為一名成熟企業家,還以投資人的角色支持其他創業者:力挺李想創業,投資羅永浩的AR創業公司“Thin Red Line”。
可以說,王興是離創業圈最近的企業家之一,如若缺席了20年好友王慧文的創業,或許才是一件讓人意外的事情。
性格迥異的“雙王”兄弟
王慧文與王興傳言在清華讀書時是上下鋪兄弟。
兩人曾一同創辦校內網,被陳一舟的千橡網(后改名“人人網”)收購后,又各自創業:王興做了美團,王慧文做了淘房網。直到2010年,淘房網發展遇阻,王慧文才帶著自己得團隊與王興“二次會師”。
在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之間,王慧文幫助美團從“千團大戰”中脫穎而出,還一手做起了美團外賣。到了2016年,王慧文又多方探索,為公司深入餐飲產業鏈上下游、構建到店/到家/出行等業務場景打下了堅實基礎。
團購和外賣,如今已是美團營收核心支柱,還是成為各自市場頭把交椅。
據王興透露,離開美團前一年內(2019年),王慧文還在大刀闊斧推動用戶平臺、基礎研發、大數據和AI等平臺能力建設。
但性格使然,王慧文擅長“打江山”,似乎不愛“守城”;喜歡自由,難以忍受成熟企業的生存規則。
在校內網被收購后,賺到了“第一桶金”的王慧文選擇了周游世界,在歐美和東南亞轉了整整一年。而王興選擇馬不停蹄地去留學,創立飯否網,創立美團……相比之下,王興更像是一個永遠精力旺盛的創業者。
2020年1月20日,王慧文宣布從美團退休。在內部信中,他寫到:“一直以來我不能很好處理工作與家庭、健康的關系,也處理不好業務經營所需要的專注精進與個人散亂不穩定的興趣之間的關系;不熱愛管理卻有不得不做管理的痛苦也與日俱增;我也一直擔心人生被慣性主導,怠于熟悉的環境而錯過了不同的精彩�!�
離開美團后的王慧文,休息一段時間,玩起了新花樣。
從其在社交平臺公開的內容看,2022年對Web 3.0與加密貨幣很著迷。這一年,他在即刻App發布的9條動態中,有6條直接與Crypto(加密貨幣)以及web3有關。他還把自己的即刻簽名改為“正在學習Crypto”。
不過,王慧文最新簽名已經改成了:“正在學習人工智能”。
一場爭分奪秒的角逐賽
即便有王興加持,“光年之外”的未來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在王慧文進場AI大模型的同時,許多早前淡出公眾視野的互聯網大佬紛紛活躍了起來。
原搜狗CEO王小川發了一條微博:“OpenAI的成功,首先是技術理想主義的勝利。中國需要自己的OpenAI,就需要技術理想主義。大廠受自己的業務牽引,追逐資本熱點的創業公司更動作變形。不止如此,這種理想主義還需要有愛國之心、商業智慧和學術尊重去獲得政府支持,推動企業聯盟和學術界協同。中國能誕生自己的OpenAI”。
當媒體向王小川求證是否回歸做AI大模型時,他承認“自己正在快速籌備中”。
原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周伯文,也和王慧文一樣求賢若渴,在朋友圈發布了“英雄帖”,表示不設上限招研發、產品及算法人員,并給了這些職位一個頗具誘惑力的名號“合伙人”。
據悉,周伯文有著20多年的自然語言生成、對話與交互式人工智能的研究經驗,曾被視為京東“技術掌門人”。2021年底,他創立了銜遠科技,創始團隊來自京東、騰訊、字節跳動、阿里巴巴、百度等一線互聯網企業,以及微軟、IBM等知名硬核科技公司。
此前出現在王慧文飯局的李志飛,也宣布“要在大模型領域創業,做中國的OpenAI”。
大佬們招兵買馬的同時,阿里、騰訊、百度、字節等互聯網大廠已經率先跑了起來,商湯、曠視、云從、寒武紀等新崛起的人工智能新銳企業,各自也掌握了獨特技術優勢。
發展速度快的企業,相關產品也到了初步面世的階段。
百度已經預告,將在今年3月中旬正式上線AI對話式聊天機器人“文心一言”;復旦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邱錫鵬教授團隊在2月也發布了國內第一個對話式AI模型“MOSS”,邀請公眾參與內測。
國內AIGC與類ChatGPT應用的開發工作,都在爭分奪秒。即便技術上與Open AI還有一定的差距,參賽者們也都想要獲得“先發”優勢。
利用“美團創始人”的聲望和資源,“光年之外”快速搭建起了一支技術團隊。據AI星球消息,日前,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劉江在朋友圈發文表示,已經決定加入王慧文的“光年之外”,還喊話其他“AI英雄”加入團隊。
美團“雙王”的招牌,也讓“光年之外”在風投市場上吸納資金變得更容易。畢竟,風投機構們應該也想抓住“再造美團”的機會。
不過,AI大模型研發的燒錢速度,也是擺在所有參賽者眼前不能忽視的“天塹”。
以最被關注的OpenAI為例,其在2015年成立之初,啟動資本高達10億美元。今年1月,微軟確認對OpenAI新一輪數十億美元的追加投資。但在此前,OpenAI已完成六次融資,其中還包括2019年時微軟就注資過的10億美元。
36氪引用數據顯示,OpenAI推出的超大規模語言生成模型GPT-3單次訓練成本就高達460萬美元。
資深人工智能研究專家田濤源接受媒體采訪時,對成本進一步介紹到:“GPT3.5訓練一次需要花費300-460萬美金,還只是算力的成本,沒算人才的成本,Open AI一共375人左右,一年工資開支就要2億美金,AI算力開支5億美元,需要雄厚的資本支撐�!�
王興、王慧文帶著美團,挺過了千團大戰、百團大戰,但歷時九年才首次實現全年盈利。這一次,他們還能挺到ChatGPT版“美團”誕生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